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协会首页 协会简介 历任领导 新闻资讯 协会动态 美术展厅 美术理论 艺术研讨 展览信息 协会大事记 联系我们

        可惜无声——方楚雄的艺术世界

          中国花鸟画创作与教学研讨会实录
              “可惜无声——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大型学术展于10月29日上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同时还举行了有方楚雄编著的《中国花鸟画教学》教材首发仪式及当天下午举办的“中国花鸟画创作与教学”研讨会。活动中,方楚雄向广州美术学院捐赠他历年创作的代表作品36幅。展览由方楚雄历年创作的代表作、写生小稿、教学示范作品及图片资料组成。著名美术理论家迟柯也到研讨会现场,与受邀请的理论家和全国各美术学院花鸟画教学专家一起通过对方楚雄花鸟画创作探索历程与风貌的展示和研讨,总结其在艺术上突出的学术贡献与艺德品格的同时,站在学术的教育的高度上对整个中国画花鸟画的创作和教学进行审视。通过教与学个案的展示和研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花鸟画的教学经验及岭南中国画学的特色和成果的总结。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高剑父、高奇峰一代人画动物,多有政治性的喻意象征,如以狮虎喻意民族觉醒、英雄气魄,以骏马喻意战斗精神,勇猛前进等等,并由此形成岭南派思想与艺术的一种时代特色。作为岭南画派的后继者,方楚雄画动物回归了古代传统,那就是人与自然相谐,动物形象不再寓意政治精神,不再以傲然、愤怒、凛然的姿态出现,而是还原为宋人倡言的猿鹤飞鸣,后者才是花鸟动物画的常轨。这一回归,既是时代变迁使然,也与方楚雄的艺术志趣相符合。他成为新时期动物画的代表人物,那不是偶然的。在画法风格上,方楚雄兼融工写,而以工中有写为基本面貌,他同时又合写实与写意为一,而以写实为本色,这样的形式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受众并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感。随着年龄、心理和艺术趣味的变化,方楚雄可能会逐渐弱化写实、强化写意,淡化对受众的适应,强化个人精神的表现,以及自由超逸的笔墨,在总的趋向上更接近于文人画,但决非对古近文人画的重复,如此,他会有新的突破与建树。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方楚雄是当代中国花鸟画界颇具实力的重要人物。他将岭南画派长于状物的写实技巧与中国画富于抒情寓意、注重神韵气息的笔墨语言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其清新雅致、生趣盎然、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体现了岭南绘画在新时期具有的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与现代面孔。同时他作为教育工作者,心怀桑梓,为培养后学而倾注心血,并为社会树立了当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模范形象,无愧“德艺双馨杰出教师”的称号。他的学术贡献与艺德风格,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相信方楚雄教授会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使他的艺术在此基础上获取更大的成就。
              陈履生(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毫无疑问,岭南画坛经过了20世纪的发展,到今天方楚雄先生这一代,给我们留下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正是当代中国画坛需要系统总结和研究的。方楚雄先生不管是在创作和教学方面的成就都成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特别个案。当然从社会上而言,他的主要成就是表现在创作方面,尤其作为一个工笔花鸟画家,他能够拿出这么多作品,能够把自己的36件作品捐赠给自己的母校,这在当代的经济社会中,尤其是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方楚雄教授的人品和他对母校的奉献精神是值得尊敬的。
              许钦松(广东美协主席):说到方楚雄教授的艺术创作,我想主体的根还是岭南画派的这条文脉,比如关注传统、关注写生、折中中西、融汇古今,这几点在其作品上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他的艺术成就,很大得益于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和传承精神。他创作的很多作品,就题材来讲,大多是南方农村过去古人、前辈没有画过的题材,而且这些题材,这些植物散发出特有的南方生命气息,生活在此,方楚雄教授骨子里就是热爱南方这片土地,也就是说他艺术的根是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家首先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民族,热爱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在情感上有一个很丰厚的沉淀和积累,使自身创作感情充沛,再将这种感情传递给观赏者,就变成一种很深刻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方楚雄教授做到了的。
              郭怡孮(中央美院教授、博导):我谈谈方先生的特点。第一,方先生以教学为职业,专心教学,这是当前画家非常难能可贵的。美术教学是美术创作的最基础东西,如果教学上不去,创作绝对上不去。教学上去了,我们的创作就有希望,我们的队伍就有希望。
              第二,方先生在生活上非常深入,花鸟画家的自然观是他搞创作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从破坏、改造,到现在与自然和谐亲近。自然除了与人们在生活上的关联以外,还有一种精神上的关联。所以我看到方先生在很多画里面除了有非常具体的、非常细致的刻画自然景物以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第三,在画面的表现方法上,我感觉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绘画历史的各种形式与表现技法,到今天都发现得差不多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得把它综合应用。方先生在综合应用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代以来,花鸟画家都在做一些技法上的组合性探索,像齐白石先生把工笔草虫和写意的花卉结合起来,潘天寿先生把山水和花草结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技法综合应用,以表达我们自己现在的观点,在这点上方先生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
              王玉珏(广东画院原院长):方楚雄先生是一位人品高尚、学识广博、勤奋追求、成果丰厚、受人喜爱的新一代中国花鸟画大家,他的人品和画品都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广州美术学院有这样敬业的教授,我作为一名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友感到自豪。每当我读到方楚雄的画作时,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清新,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我们知道岭南画派是折中中西、融合古今,我多年来研究天气和土壤对文化的影响,从中原到江南,广东地区也有这个传统。 “折中中西”是广东画家走的一条和其他人不同的道路。所谓折中中西就是既要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又有西方严谨的造型特点,我觉得方先生的画就是这个特点。他的绘画既有传统的神韵,又有严谨的造型因素,这就形成了他的特色。在座有很多画得好的画家,但和他的特色不一样,所以他的路选得非常好。
              第二,他从小被称为神童画家。但神童画家一般有两个结局。据我的了解,一个结局是到17岁以后,到了少年以后就完全不画了。我的家乡江苏徐州是联合国认定的国际儿童画之乡,那里的神童画家几乎每次都能把金奖、铜奖、银奖囊括而归,但是他们到了十五六岁以后就不画了。还有一个结局,我觉得只要坚持下来,就很了不起,像毕加索、张大千,方楚雄也是这样,坚持到了现在,能到20岁还坚持下来就了不起了,他坚持到60岁。我想将来方楚雄先生的成就会更高,因为有先例在。
              第三,他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应以教学为第一天职,对本职工作十分认真,我认为这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
              第四,听说方楚雄先生捐赠了很多画,为地震捐赠了很多画,又为学校捐赠了很多画,这也是非常好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画家。
              第五,他画的画,对岭南的描绘比较多,有很多画家一画画,就跑到新疆、西藏去写生,当然这也是一条路。但不如像方先生这样就地取材的方便,我想这也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江宏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画家):看了方楚雄这次的画展,我考虑到中国画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文化之心和自然心,这两个东西看似是统一的,但是有时候却是很矛盾的。现在有很多人为了全国美展,为了参加美展,他要把一个场面画出来,但是画完了以后展览的效果,最后发现作品没有艺术感,没有文化性。如何来调和这些问题?比如说我看了方楚雄老师的研究生的画,我觉得有很多东西有一个可能性,其实有很多存在的可能性。有一个东西是一个惯性,就比如说一样东西,我们描写某一样题材,在看这样题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东西不完全是你眼睛看到的。比如说我们看到竹子,梅、兰、竹、菊的时候,无形之中古代的文化性就渗透在里面了。如果说换一个题材,它就引申不了这么多文化含义。
              一个大艺术家,他其实是把一件没有文化属性的东西,最后创造了文化属性。如果说方楚雄先生的画里面的题材,一旦超越了岭南题材,上升到文化性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可能看到榕树、看到南方树木就能像看到梅花、兰花一样,这样就是大艺术家了。所以我看了方老师的展览以后,我想如果方老师能够留给下一代的是文化,是看到榕树就想到文化,方老师就是历史上的大艺术家了。
              霍春阳(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前面提到了,楚雄应该是广东的一面旗帜,当然也是美院的一面旗帜,我感觉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应该是一面旗帜?他的可取之处,就是现在叫打开窗户吸纳世界,就是说他没有停留在过去的广东岭南画派这样一个派别特征上面。我对这方面早期也思考过一些问题,原来在知识分子之间聚会也谈到,“千山千水千才子”,有一个下联对得很高明,叫做“一山一水一圣人”,也可以说“一天一地一圣人”。但是我可以感觉到,在目前来讲,在美术界里面流行的一种画派,各地方的画派,要打造什么画派,就这个派来讲,我还是崇尚一天一地一圣人,天下就一派,不分派。孔子、墨子、老子、庄子没有分过派,是天地归一的派。
              楚雄走南闯北,在这一点上,他的行为和他在绘画上树立的形象,已经突破了派别的界限。有派就小,君子不党,有党就有派,所以要站在更高的立脚点来从事自己在做人、做事上和创作形象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一面旗帜。现在地球越来越小,我们的通讯越来越发达,地域性的特征不强了,大家资源共享,天地一派,我感觉楚雄这一点是做得比较好的。楚雄作品的进步之处,过去在于追求一笔一墨里的丰富变化。而现在,我感觉到他的东西单纯了,虽然画面很满、很复杂,但是很单纯,因为提炼、归纳了,大而不乱的画面,很有条理,而且带有一种装饰性,审美的趣味高了。这是注重生活的表现。 
              于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理论家):薛永年同志写方楚雄的一篇文章,标题就六个字,溯源、汇流、精思,我觉得把这几方面讲得很透彻。溯源,从中国画的源流方面,方楚雄先生已经下了很大功夫了。汇流,从中国传统的作品,跟外来的对中国画的可以借鉴的东西。最后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我觉得他用的这三个词,从这三方面还是讲得挺透彻的。
              杨小彦(中山大学教授):方楚雄老师是从汕头过来的,最早的老师是王兰若先生和刘昌潮先生,我记得我在看王兰若画展的作品时,我看到了一些海派的东西。解放前岭南和岭东是有区隔的,甚至是不是存在岭东画派都不知道。所以我今天看画展的时候,一直都想到岭东的问题。我们现在研究岭南画派,或者我们讲岭南,我们生活在广州,但是如果仅仅归结为“两高”,是不是太狭隘了。我在方老师的画里面,看到来自广东东部的因素,这个因素很重要,所以我觉得郎绍君老师讲得很好,以前画动物总有政治寓意和文化寓意,但是方老师的画没有,很平和,这个平和是非常杰出的特色,他很平和地去看待小事件和小动物,这一点跟岭东甚至溯源的海派是不是有某种关系。
              刚才陈传席老师讲到大雅和大俗,我觉得讲得非常好,因为有大俗才有大雅,看方老师的画很亲切,甚至有一种世俗的形象。但是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清雅,整个色调控制得很好,没有花枝招展。这恰恰是在大俗和大雅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非常亲切的风格,这种风格似乎溢出了民国时代的氛围,这可能跟我们今天的时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点看法是我想起对方老师的花鸟画,似乎还要做更深入的个案研究,以便于能够揭示其中的源流和审美的情操和现当代的关系。谢谢!   
              李伟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我们现在说的岭南的概念覆盖了整个广东省,包括刚开始说的岭东,整个汕头地区。但是从地域来讲,岭东地区跟以广州作为中心的岭南地区有某种差异,方老师的老师,就是早期他的启蒙老师像王兰若先生、刘昌潮先生等,他们的画学渊源主要还是来源于上海和临近的福建,更早的是闽派,后来才是海派。我们看历史,当年很多岭东地区学画的都跑上海那边。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年潮汕地区、粤东地区有很多人跑到上海等地去谋生。所以很多借这个方便,而且又因为地理交通方便,以前没有现在的铁路,主要是跑海运,就坐船。包括当年很多画家去上海,然后到法国,都是在汕头坐船出去的。大家都跑上海这边,反而到广州来学的比较少。所以海派的画家在岭南地区海派的气息会非常浓厚。方老师的画里面,如果有海派的气息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他到了广州以后,是20世纪70年代了,因为50年代以后,我们整个政治、地理、文化结构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最方便的汕头地区的、粤东地区的都跑广州来了。所以反而跟海派隔得比较远了。
              在教学上,方老师编了一本书,我给他写了一个短小的前言,我在里面也讲了。我要提醒的是,往往一个大家的出现意味着有一大批追随者,追随者最后会走向衰亡,“二高”我觉得也是一样,现在也有一些不同的人在模仿。我觉得方老师的学生,以后的发展要超越方老师,正像方老师超越他原来的老师王兰若先生,包括刘昌潮先生所覆盖的范围一样。
              李鸿照(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画家):到广州来,这一次是比较近距离地在广州看画,也是第一次看到方楚雄老师这么多画。先谈一谈我这样一个在北方生、北方长的人最直接的感受。
              第一,我觉得方老师的画是很新鲜的,对一个长期居住在北方的人来说,看这种画是比较刺激的,他的这种新鲜感,可能和他取材于岭南的植物题材有关系,同时,也和方老师的表现手法、运用的语言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在看方老师的画,像刚才陈瑞林老师说的,一个老实人画老实画,我在画里面看到的是一个端端正正、堂堂正正、自自然然画画的人的作品,有那种端正、堂正、自自然然,德艺双馨的教师作为,这是肯定的,是不言而喻的,是必然。第二,方老师的画是当今的,他跟过去我们看到的岭南画家或者是中原的很多画家,在样式上、形式上、风格上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看他就是当代的当下的感觉,这和方老师长期出去写生是非常重要的,他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对他生活的区域的情感的投入,我觉得也是有直接关系的。第三,我觉得从方老师的画里面可以看到,它是中国的,因为我们现在说中国画比较多了,在中国画这个领域里面,它比较宽泛一些,很多和中国画距离比较大的东西,我们还把它归在中国画的范围。但是看方老师的画,是比较纯粹地在中国画的语言、范畴里面,在做中国画的创作、探索,是在中国画的范畴里面用中国画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系统做文章。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比较珍贵的,这就延伸在方老师的教学里面。
              韩璐(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画家):看了方楚雄老师的作品,我有几点感觉。第一,我认为方楚雄先生的绘画,是中国传统工笔绘画里面对喻意的延伸,我们一直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对写意和工笔之间的学术关系。方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专门性的、很有意义的尝试,就是工笔用写意的精神传达出来。第二,他的绘画作品其实是中国传统没骨绘画在线条、意义上的融入,也融入了对审美情趣上的品味,而这种品味又上升到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纯自然的具有对美的崇尚的文化底蕴,被方先生彰显出来了。看了方先生的画以后,我有这么一种感觉,这可能是一种无意的契合,也更加符合道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制作性,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出多少痕迹,而是带有一种写意性。我个人觉得这在绘画的表现技法上来说,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怎么样在自然的大背景下,把客观自然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而这种文化的高度是通过一种美的形式,如何把它转化成一种艺术的审美和语言,把它彰显出来,这需要我们探索。第三,在教学方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看了方先生学生的作品,感觉很好。他们在思考的东西,他们在表现的东西,恰恰也是我们在关注的,甚至他们做的有些地方比我们好,这就让我觉得形成了一种“威胁”。刚才有几个老师也讲了,像陈老师讲,在绘画里面,学生作品融入的文化,这当然可能只是一个方向,但是对我们美术教育来说,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事美术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你从事美术教育的美术教育方向、定位,这个更重要。如果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性的把握,纯粹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把学生带得南辕北辙,甚至会出现不好的方向和导向。
              对于方先生的教学定位,我印象中有三个,第一是在审美上,第二是在文化上,第三是在表现技法上。我觉得这个定位非常准确,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非常有绘画实力的绘画团队。在二楼我看完以后已经感觉到这样一种威胁了,甚至有一些作品,我承认比我们的学生画得好。至于说文化背景、文化底蕴,我觉得是两段式教育,一个是技法上的训练,还有一个是审美内涵在作品上的融入,但是这种融入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在提倡,为什么现在的美术学院里面培养不出大师,其实这是一种谬论,美术学院从来不会在短时间内培养大师,而是首先培养一个合格的人,然后再培养表现技法,至于能不能成大师,不是四年里或者十年里能够形成的。
              李正天(广东美术学院教授):我在艺术上的追求跟方老师完全不同,正由于我们很不相同,所以我一直很喜欢他的画。我认为娇媚是一种美,妙俏是一种美,但平实是一种大美。在法国的艺术博览会上拿出了米勒的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米勒代表了法国在某一个时期的代表性标志,可见法国人是知道的,尽管法国出现过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但是米勒的朴实是一种大美。我觉得在艺术中间出现一些平实的艺术是很难的,难度很高的,但是一种大美。
              王大鹏(广东美术学院教授):方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事教学和创作的艺术家,把他放到很多勤奋的画家里面,他也是最勤奋的,可以这么讲。而且他的方法非常得力,就是说成功率特别高,这点也是需要研究的。大家都知道,各个美院在花鸟画教学上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或者是特色、体系,我觉得方老师的教学实践和他的艺术创作实践,都为丰富我们广州美院花鸟画教学这个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应该算是几代人共同形成了一个特点,方老师用他的艺术实践和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体系的内容和内涵,无论从方法上、观念上、方式上、成果上,很多方面。这个成果,从一个体系的角度来讲,还需要下大功夫进行研究和整理,使得这个成果能够作为一个历史性的留存、记录,为广州美院花鸟画教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范例。
              朱万章(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我看了一个台湾学者写的文章,研究岭南绘画。他讲了一个评价岭南绘画的标准,看一个广东画家在绘画史上是否有立足之地,主要看他能否走出岭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从民国的二高一陈,我看了方楚雄老师的画,之前对他的画也非常熟悉,也比较了解,我个人认为像方老师这样的画家,当代岭南画的画家,是完全能够走出去的,不仅在广东绘画史上,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可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绘画不仅在传统上,而且在造型、境界的创新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在当代的岭南画家中,是完全能够走出去的。无论是从画风还是将来的绘画地位,可以说都是广东的一个重镇。
              梁如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刚才很多位专家说方老师是一位工笔画家,我的印象里面方老师好像不是一个工笔画家,他应该是一个兼工带写的画家,我1978年读研究生他已经做老师了,他研究的是写意画,是岭南画派的兼工带写,已经画得非常好了。
              刚才很多专家谈到,在我们的花鸟画探索里面,如何跟我们的文化挂上钩,如何跟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传统,如何发展它、继承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导师除了自己传授知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停留在我们是岭南画派或者是岭东画派,其实现在地球已经缩小了,我们中外的文化交流,传统性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广泛。学生的信息量也很广,他们搜索到资料,怎么画,一看就知道了。作为研究生研究的方向,我觉得要深一点,各种各样的技法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都要有一种比较包容的心。特别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我觉得是需要去深入挖掘的。
              要站在中国文化的境界上去研究学问,研究方老师,我觉得方老师已经做到了这样的一种极致:他确实是把中国文化传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要是学生一下子就达到了方老师这个高度,其实是很表面化的。所以我们的研究生可以去考虑如何认识传统,研究方老师所走过的路,显得尤为重要。
              马文西(画家):我在方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方老师是中国比较少的既有旧学、又有新学的老师。一个作家的成就,离不开他知识的基盘,结构都会在这个基盘间建立起来,所以我是非常注意方老师这个特点的。泰山再高,也要有一个广阔的土地来支撑它的知识结构,这一点是我从方老师那里学到的。此外,方老师治学的态度是非常安静的,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的是他做学问的定力,画画的时候要有定力,要安静,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卢延光(广州美协原主席):方楚雄的绘画在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是位可以留史、留下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不仅在岭南地区,今天我们说的所谓九省加两区(港澳)的地域堪可称雄,在江浙、京津两地也充满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岭南画派自继关、黎、赵、杨之后,第四代相继崛起的又一代表性人物,也说明岭南画派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强劲的生命力。
              方楚雄的画文雅而厚重,恬淡而绮丽,洋化而不失中国文化的中庸,其哲学仍深植于吾民吾族土壤之中,根深且叶茂。观一个成功的画家,吾多注意其思想与哲学,此为学问之高度,也是绘画的核心价值尺度。淡而文雅,厚而虚空,洋而溢出古意,是方楚雄艺术、学问、哲学的收获,高度也在其中。这集中体现了他长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视野,也集中体现他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和创造性的转化。
              方楚雄:谢谢大家,今天我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我的画展跟研讨会,我觉得这个研讨会是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是言之有物的。我这个画展的初衷是想请全国各个美术院校的主要从事花鸟画教学的老师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所以基本上没有邀请画院的,大多是美术学院的教师,多年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我希望这个研讨会能从教学与创作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来。能对花鸟画教学作一些总结。
              一是花鸟画教学,各个美术学院的教学都有它的特色,我觉得中国花鸟画基本上离不开临摹、写生、创作这三个方面,但是每个学校执行起来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都有它自己的主张,办学的方法、措施,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本来这一次我希望是多听一下各个院校在这几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他们的主张,但是在这一方面谈得少一点。
              二是对于广州美院的花鸟画教学和我的花鸟画艺术创作,给予了很多的评价、很多鼓舞,我衷心地表示感谢,我觉得很多专家谈得非常好。很多是给予我鼓励,其实我没做得这么好,但是大家帮我总结,把我提升到一个高度,我觉得心里很不安。我接下来会更加努力去创作、教学,回报社会、回报学校,谢谢大家!
      协会公告
      惠州画院与河南岸街道办开展春茗文化交流
        2月17日,惠州画院画家与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办及辖区企业代表开展春茗文化交流活动。河南岸街道办重视在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辖区单位和企业间的文化交流。惠州画院艺术家...详细>>
      当代岭南中国画双年展亮相广东美术馆
         3月13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当代岭南艺术中心主办的“大家•当代岭南中国画双年展”在广东美术馆1—4号展厅举行。此次展...详细>>
      协会动态
      ·第六届迪拜艺术博览会入场人次创历史新高
      ·艺术与设计界联手 在城市边缘爆破创意能量
      ·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四月斯图尔特裸体艺术游
      ·这是不是艺术电影的小春天?
      ·深圳雕塑家作品被中国国家大剧院收藏
      ·木版水印:画家是画在纸上,我们是画在版上
      ·“首届‘杨之光杯’青少年创意美术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
      ·广州日报创刊60周年举办第三回书画摄影巡展
      ·“见所未见”的广州三年展
      ·舒瓦茨 从街道出发设计城市
      美术展厅
      老乡
      泉清林影见
      涛声
      挂钥匙的一代
      • 电话: (020)81542173 邮箱: gdmeixie@163.com QQ :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东路124号海棠阁西座301广东省美协艺术中心
      Processed in 0.447(s)   27 queries
      update:
      memory 8.747(mb)